老乐,让老年人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!
官方客服:400-636-3399

手机逛

首页> 孝文化> 康养知识

老人护理你知道哪些

老乐 2019-06-20 18:48 34
分享
收藏

老人护理即是诊断和处理老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。比如老人心理健康、各种疾病的护理。

心理问题

时下,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药物、健身,很少有人考虑心理健康问题。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,易产生孤独、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,牢骚越多越影响心理健康,也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。

871c6746b5fcfe9a156cc62775a5fe8f.jpeg

1、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

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?以下是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。

1)充分的安全感。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,如社会环境、自然环境、工作环境、家庭环境等等,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。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,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。

2)充分地了解自己。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,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。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,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。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,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,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,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;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,自我评价过低,缺乏自信心,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。

3)生活目标切合实际。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、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。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,还要留有余地,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。

4)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。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,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,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。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,即与自然、社会和人的接触。老年人退休在家,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,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。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、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。

5)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。个性中的能力、兴趣、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,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。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,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,也不适合他的性格,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。相反,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,但能力很差,力不从心,也会感到很烦恼。

6)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。在现代社会中,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,就必须不断学习。比如: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;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。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,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。

7)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。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、情感、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。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。在人际关系中,有正性积极的关系,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,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,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。

8)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。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,但不能发泄过分,否则,既影响自己的生活,又加剧了人际矛盾。另外,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,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,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。有一位老太太,大儿子是晒盐的,小儿子是卖伞的。老太太总是发愁,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,晴天为小儿子担心。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:“您真有福气,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,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。”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,便高兴起来。

9)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。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,对家庭有利,对社会有利。否则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,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,就会引起人际纠纷,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。

10)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,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。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,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。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,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,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。

bb3898ba5d1c179b31703dd57691fa74.jpg

2、善待古怪的老人

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老人:在到达一定年龄段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故之后,他们的脾气和行事的方法变得“古怪”起来,有的开始脾气暴躁、性情孤癖、固执;有的则爱在晚辈而前终日念念叨叨,指责晚辈的这不行那不是,爱替小辈们瞎操心。部分做晚辈的不明白老人为何突然会这般“讨厌”,忍无可忍时,便喜欢跟老人顶撞怄气,甚至在人前驳老人的面子,结果使老人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,或伤心不已,或怒不可遏。凡此各种都不利于老人身心的健康。

老人开始变得“古怪”,这并不是他们要存心招人讨厌,而是由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。人至暮年,机体各部分都开始明显地呈现出老化的迹象,有些老人还不得不终日忍受着病痛,这使他们的脾气无可避免地要变得暴躁一些,有些老人看到和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同志,友人中不断有人辞世,也不禁会想起自己在人世间的日子已十分地有限,这时再看到儿女在生活上尚不能自立,或比较幼稚的一面,当然也就会替他们感到着急和担忧。部分老人开始变得孤僻和消沉,则是因为自己的来日无多而想到了人生的苦短,和做人的“没意思”。膝下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老人多一分关心和体谅,反而对其有所嫌弃,就会给老人悲凉的心境多浇上一盆冷水,让他加倍地感觉到生活的残酷。所以说对“古怪”的老人加以体谅和善待,这是十分必要的。

对于“古怪”的老人,晚辈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,在心理和情感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抚慰。要陪老人多拉家常,多散心,并要注意多尊敬老人,千万不可随意批评和顶撞,为了养育儿女,父母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辛,当他们人至暮年时,别说所表现出来的“古怪”是有情可原的,就是确有无理取闹、耍小孩子脾气之处,做晚辈的也应多加忍让,而不可在老人面前造次。

3、如何克服退休的孤独感

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之一,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,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,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,生活节奏、工作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,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、同事突然疏远不见,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,无所适从和孤独感的心理情绪会强烈地冲击,使其感到难以适应。

首先,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,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,积极的生活态度。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,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。如: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、集中注意力,利于忘却孤独寂寞;种花养鸟须投入时间与精力,花要肥、鸟要食、须去购买与备置;种花养鸟有一套技术方法,钻进去需要一番忙碌,花香宜人鸟鸣解闷,可以帮助老人摆脱烦恼、驱除孤寂。

其它如参加集体文艺活动、跳舞、打太极拳、下棋、打球等,都能使老人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,消除孤独感。

4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

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,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,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变化、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需求有:

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。人到老年,常有恐老、怕病、惧死的心理。

工作需求 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,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,希望再次从事工作,体现自身价值。

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,精力、体力、脑力都有所下降,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,希望得到关心照顾。子女的孝顺,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。

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,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,只要全家和睦,邻居关系融洽,互敬互爱,互相帮助,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。

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,怕吵怕乱。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,这一天子女、儿孙都来了,乱哄哄地度过一天,对老年人来说,这样的星期天是“苦恼的星期天”。

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,掌握家中的支配权。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,老年人的家庭地位、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。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。

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绪低落,如果得不到尊重,就会产生悲观情绪,甚至不愿出门,长期下去,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,为疾病埋下祸根。

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,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,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。

b5896a15699ecfc47050219aaff06280.jpg

【老人护理常识】老人护理基本常识 老年人日常护理常识有哪些? 老人护理基本常识 一、生活基本护理 1、床上运动 早晨醒来,先不急于起床,在床上静卧十几分钟,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。 2、伸展四肢 以双手互相揉搓,活动指关节;然后进行“干洗脸”动作20~30次。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,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,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,也可使呼吸、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,避免心脏病的复发。 3、卫生间运动 刷牙、漱口、洗脸、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。刷牙过程中活动了上肢,应该认真进行。漱口后应进行咳嗽运动,把呼吸道的痰咳出。无痰时的咳嗽动作本身也(即使干咳几声)有利于肺泡的扩张,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。洗脸时可顺手按摩面部,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。梳头一方面可以增加头皮的血液循环,改善头皮营养,防止脱发;另一方面梳头同时也锻炼了上肢的抬举动作。用钝的木梳,每天早晚梳头100次,双手交替进行,对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。 4、户外运动 适当进行户外锻炼,散步、慢跑、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,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,提高抵抗力的手段。 5、晚间运动 晚间洗漱:除重复晨间卫生间的一套活动以外,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,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,肌肉松弛,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,利于入睡。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,用温热水泡泡脚,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。 二、医疗上的基本护理 1、起居饮食方面 进入老年后,不少人患有脑动脉硬化,出现脑活动能力减弱、对外界的敏感性降低和反应迟钝等现象。正因为如此,体内疾病带来的痛苦难以表现出来。稍有疏忽就会耽误治疗,造成严重的后果,甚至引起死亡。另外,由于年龄的增大,老年人体内的免疫功能日趋减弱,而疾病又会破坏体内的生理平衡,致使各脏腑之间互相影响,结果出现恶性循环。一些老年人身体向来健康,后因患小病而一蹶不振,体力明显下降,结果造成死亡,原因就在于此。所以专家建议,在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上,必须特别注意这两个方面。 发现老年人起居饮食表现出异常,即使变化极其微小,也不能掉以轻心,必须上医院,请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。 2、正确用药方面 防止用药剂量过大。进入老年之后,人体内各脏腑的细胞数量减少了30%左右,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大为减弱。因此,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严格遵医嘱。服用时忌用茶水。正确掌握服药时间:不同的药由于作用,吸收方式和体内分布等的不同,服用的时间也各异。病人及家属应看清该药的服用说明。防止药物中毒、成瘾或乱用;老年肾功能减退,肝功能降低,药物在机体内排泄缓慢,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,必须格外小心。一些患慢性病的老人在连续服用了某种药物之后,机体会逐渐对其产生一种病态的嗜好,一旦停止服用,会出现精神不振、肌肉酸痛、失眠和呕吐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。出现上述现象,应及时就医,稳妥处理。 总而言之,对老人用药要掌握“少而精”的原则,分清主次重次治疗,不能一病一药,或者一病多药,或者问病吃药。作为承担护理任务的子女或护理人员,只要时常关心老人的医疗和用药,他们就一定可以延年益寿,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。当然,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者家庭,在照顾老人方面有诸多限制,也可以征求老人的意见,选择合适的老年养护院或养老院,老人其实需要的是一份关心,其他的真的很少。

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怎么护理?老人陪护注意事项

当长辈老了,他们身体不再那么健康,手脚也不再灵活,甚至行动不便,神志不清。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孝心,用尽全力把老人照顾好,让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,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,安度晚年。家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怎么办?患有疾病的老人需要旁人的护理,如果他们不能自理,那么就更加需要大家耐心、细心的照顾。下面为大家带来老人护理陪护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。

老年人该如何维护身体健康

1、老年人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晨起喝一杯温开水,利于血液循环,少吃生冷食物,多吃一些新鲜蔬菜。 2、我们应该多陪老人运动,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,老年人疾病多,相对应的吃的药也多,是药三分毒,吃再多的药也不如每天多加运动,我们一有闲暇的时间,可以陪老人逛逛商场买买菜,或是在公园河边转悠转悠,有些年轻人还喜欢晨练,这时候带上老人,即尽了孝道又锻炼了自己,何乐而不为。 3、老年人要少吸烟,少喝酒,饮食要清淡,忌吃油腻的食物,以免引起消化不良。 4、老年人要每天保持好的心态,多于人聊天,多出去走走,不要老闷在家中,可以去公园溜溜弯,活动活动易于老年人身体健康。 5、老年人要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,多吃一些谷类豆类奶类,注意营养,每天按时就餐,不要饥一顿饱一顿,这样对胃不好,还会引起身体的抵抗力下降。 6、我们应该多劝老人出门,我们忙于工作陪老人的时间毕竟有限,而在这种时候,同一小区里的老人就是最好的陪伴了,跳广场舞也好,下棋也好,踢毽子打太极也好,在我们工作的这段时间,千万不能使老人处于一种孤独的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你回家的状态中。

关爱中老年的方式有哪些 1、接受父母的“唠叨” 也许你觉得自己长大了,很多事情你自己懂得处理,你有自己的分寸,但是父母仍会不断叮嘱,对待这些你可能觉得没有必要,甚至有时候觉得很烦。但是也许这些就是父母每天生活的一部分,你要知道,在父母心里,孩子永远是孩子,“唠叨”其实是一种爱,你要学会理解父母的这种心情。 2、让父母放心 除了理解父母的心情,接受父母的这种表达,更好的方式是通过你的方式让父母感觉到放心,那么他们会开始用一种更适合的态度去对待你。如何让父母放心?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竟成唠叨或是找话跟你说,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孤单了。作为子女,你要多关注父母的内心,多关心他们,让他们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感。 3、给父母更多的时间 再忙都好,都不要忽略你的父母。父母带着你成长,你长大以后,有自己的能力,不再需要你的父母为你去做什么了,但是,这个时候,你的父母开始需要你。多陪你的父母聊聊天,聊什么都行,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候,那也好过没有。陪你的父母出去走走,陪他们安静地看电视,陪他们逛逛街,很多很简单的小动作,很多简单的细节,就能够拉近父母与你的距离,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心和贴心。 4、多倾听父母的心声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父母们心里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感受和感想,他们思考的会越来越多,或许还有自己的担忧和困惑。人在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主题,中老年时期,其实也是容易产生失落感的阶段,我们需要多关心父母的内心,更多地、主动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,了解他们的感受,了解他们的担忧,帮助他们处理各种情绪和心情。你主动去关注,认真去倾听,就会了解到很多。 5、主动了解和关注父母的需求 主动关心父母,了解他们在生活上、心理上、精神上的需求,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会讲处理啊,但是你应该要懂得日常生活中多留意,主动去关注和关心,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。另外,时不时可以送父母一些贴心的东西,例如冬天保暖的、或者营养保健的东西,或者喜欢喝茶的可以选一些健康的茶叶给他们。 6、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到一定年纪,有些人身体可能会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好,尤其是中老年人,有一些身体上的问题并不容易发现,例如高血压,平常如果没有留意的话可能不好发现,但这其实有时候也蛮危险的。所以,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,最好是定期带父母做身体检查。如果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,则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多关注。

af903f6be93f4e6f1925fea328400de4.jpg

老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疏导?

日渐老去,老人要面对很多心坎:老伴离世、退休后无所事事、儿女离家、孤独寂寞······年纪大了,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是最让人担心的,反而心理疾病更折磨人,而心理健康更是成为了老人健康的一大杀手。那么老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?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排解和疏导呢?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方法。

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,大脑功能发生改变,意识性差,反应迟钝,注意力不集中。另外由于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陪伴在老人的身边,许多老人都会产生孤独的情绪,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,易伤感,易激怒,此外老年人还容易有压抑、沮丧、悲观、厌世、吝啬、固执、急躁等等负面心理,这些负面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导致疾病。

老年人身体健康很重要,但是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。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,提高生活品质。老年人健康心理的标准是拥有平和的心态、愉快的心情,人际关系融洽,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,能保持健全的人格。除此之外,还包括具有充分的安全,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,珍惜生命,热爱生活等等。

每个老人由于阅历、年龄、经济地位、文化背景、所处环境以及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不同,有着不同的性格,每一种性格都是人一生不同经历沉淀后的印记。常见的老年人性格类型包括:恬淡型、奋发型、娇弱型、自卫型、自责型、堕落型、安乐型、抑郁型、易怒型、偏执型、混合型等等,每种性格都有其不同的特点。

黄昏心理,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负面心理,主要表现为产生冷落遗弃、有累赘包袱、孤独寂寞以及黄昏末日的感觉,有时会让老年人的脾气变得暴躁不耐烦,也会加剧老年人抑郁症的加深。面对这种情况,子女要尽量多陪伴他们,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爱,让他们重新获得一种新的价值感,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。

老人在失去挚爱的家人、朋友,或者生活不能自理,或者遭受慢性病的长期折磨或觉得太过孤独寂寞,每一样都会让他情绪低落,从而容易有抑郁心理,如果不及时就诊,很可能导致自杀。预防老年抑郁症,首先老人要多参加集体活动,多结交朋友,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;其次子女要多关心、沟通和陪伴、支持。




分享
收藏
评论
0/200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掌柜热卖 换一批
相关推荐

老乐会员

购物车

消息

收藏

回到顶部